3月8日,全国妇女同胞的节日。而临海某中学的陈老师却以独特的方式度过。这一天,她被她的学生听勇告上了法庭,说是因为她的训斥和责骂,听勇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。
老师的责骂让他不堪忍受 开庭的前一天晚上,记者在临海见到了17周岁的听勇,他高高瘦瘦,皮肤黝黑,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毛衣,一眼看上去,很健康,很正常,和一般的孩子无异。 刚开始,听勇能正常地和我们交谈,对答自如。但时间一长,记者发现他变得有些话多,并且不能自控,尤其是谈到教他英语的陈老师时,听勇显得异常愤怒和激动。 看着儿子现在的精神状态,听勇爸爸老泪纵横。他说,儿子以前虽然脾气有些急躁,但还是很听话的,成绩也中等。可自从被英语老师责骂后,就完全变了个样。 听勇原先是临海某中学初二(3)班的学生,因为骨折住院,父亲怕他耽误学业,没有让他跟班升入初三,而是留级到初二(4)班。听勇的成绩在全班一直处于中等水平,但英语每次只能考个及格分。听勇说,教英语的陈老师对自己特别不好,常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他是留级生,头脑比猪狗都不如,笨得像张桌子。 周记倾诉适得其反 陈老师的责骂,让听勇觉得分外痛苦,他告诉记者,他很想把英语学好,也很想和陈老师沟通一下,但又怕被陈老师骂,于是决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周记里。因为班主任老师是陈老师的丈夫,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,让陈老师明白他的想法。 在听勇的周记本里,记者看到了以下两段文字: 第一周(2004年2月16日) “这一周的纪律不太好,有些同学在说话,也包括班干部在内。五个人一星期不如全班每个同学都轮着当值日班长好,这样每个同学会体会倒(到)纪律的重要性,以后纪律就会好起来。 这学期要努力了,上学期考得这么差。 第四周(2004年3月7日) “这一周英语考试都考得很差,其(实)我本来也想把英语学好,可是陈老师教书方法已经过时了。对于现在用老方法教书是不行的,比如说法律,70年代的法律跟现在就不一样,因为经济在发展,各个方面也发展,法律也有改变。” 听勇想和老师沟通的意图,并没有被人所理解,在第五周(2004年3月14日)的周记里,记者看见: “我知道上一周写了不该写的话,让您这么生气。……我知道陈老师也为了我们好,才说我们。但我们是人,是有心,有血的,也有自尊心的,她骂猪狗不如,我们好受吗?” 健康学生精神分裂 听勇回忆说,就在写完周记的第二天上午,陈老师像往常一样给同学们发听写本,准备听写,期间,陈老师说,最近,有的同学听写成绩越来越差,像金宝(该班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)一样。此时,对陈老师的责骂已经有些敏感的听勇以为是在骂自己,便生气地撕了听写本,离开了教室。 得知儿子白天时的冲动和错误,晚自修课时,听勇爸特地陪着儿子向陈老师道歉。哪知,陈老师反而大声训斥:“你这样检讨都有用?要检讨必须在全班、全校师生面前检讨,不然的话,就不要来上我的课了。” 当天晚上,听勇独自回家后,惊惶恐惧地对其父说:“派出所把我们班同学都抓起来了,还有两个同学在我们卫生间,你赶快把他们放了。”并说,“讲话要轻一些,有录音机在录音呢。”就连父亲在打电话,听勇也以为是父亲叫派出所来抓他了。 听勇爸说,第二天,儿子继续回学校上课,可陈老师在上英语课时继续责骂。回到家后,听勇又哭又闹,神志不清,还发了高烧。听勇爸只有找到了陈老师,希望她能安慰一下孩子,不料竟被拒绝了。一怒之下,听勇爸打了陈老师。 当天下午,听勇被家人送到医院救治,诊断为“精神分裂症”,住院77天。事后,经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,认为“听勇遭受英语教师陈某某训斥一事,导致被鉴定人听勇出现了明显得精神分裂临床症状,起到了触发其发病的作用”。 而令听勇家人心痛的是,在儿子住院的这段时间里,陈老师没有前去看望过一次。 学生将老师告上法庭 听勇的委托代理人浙江浙元律师事务所李燕丽律师认为,学生进入校园后,父母的监护权部分转移到学校,学校对学生的健康保护承担特别的注意义务。在本案中,学校不仅没有尽到这种义务,而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和职业道德,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,要承担全部责任。由于老师是直接责任人,是职务行为,因此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为此,听勇将学校和陈老师一并告上了法庭,要求赔偿50多万元,其中精神损失费25万元。 开庭当天,记者在法庭的被告席上见到了陈老师,她告诉记者,这件事以后她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,虽然没有前去看望听勇,但一直很关心学生的病情。同时,她说她曾4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主任,从来都没有辱骂过学生,也从来没有批评过听勇。到案旁听的校党支部书记徐招宝认为,如果老师真的辱骂了学生,是不对的,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了解到这样的情况。至于学校和老师是否有责任,则由法院判决。 一整天的庭审结束后,原被告双方都表示愿意接受调解。听勇爸爸说,无论获赔多少钱,都无法弥补孩子精神上的打击和对前途的担忧。听勇的叔叔告诉记者,现在, 听勇今后5年,每天都要吃4颗药,费用高达100多元。就是这个费用还是一省再省的。在他的病例上,记者看见医生配了3种药,后两种药上写着“拒配”两字。 专家:老师要包容孩子成长的节奏,给他们健康的人文环境 听了这样的事,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似萍非常痛心。她说,我们的个别教师总是容易陷入一种误区,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个体。有人说,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其实,这里的“好”不是某个标准或某条界限。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背景和自身条件都有差异,所以不可能齐步走。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了进步有了发展,就是好事。因此,特别需要老师在教育中包容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节奏的差异,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。 遗憾的是,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这样的观念,当学生达不到她的期望值时,她就会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到学生的身上。其实,青少年、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不成熟的,如果大人总是给他们一种负面的评价,久而久之,他们就会变得不自信、自卑,没有了价值感。 我们常说,“人格是人格影响的结果”。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,他们自身的人格品质会影响一批学生的人格形成。因此,学校和老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人文环境。 (文中所涉及学生均为未成年人,故名字均为化名)
|